期刊简介
本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四川省卫生厅主管,四川省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专业性期刊。本刊为月刊,A4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 1004-0501,CN 51-1144/R),曾多次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期”称号。本刊现已为《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并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本刊宗旨是促进四川省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传递医学信息,为广大读、作者服务。面向临床医学为主,全面反映四川乃至国内的其他省市的医学学术动态、水平。读者主要为省、市、县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具有容量大,出版周期短,发表文稿多、快,发行量大的特点。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四川省医学会
出版部门: 《四川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050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144/R
邮发代号: 62-10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340.00
杂志荣誉 多次获“四川省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四川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四川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四川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4-0501
- 国内刊号:51-1144/R
- 出版周期:月刊
-
孕期妇女心理问题与受教育水平关系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孕期妇女的心理问题与受教育水平关系.方法对286例妊娠8~32周的孕期妇女进行心理问题调查.结果调查的孕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受教育的水平和心理问题的程度存在关联(χ2=14.522,P<0.05),受教育程度低,心理问题多.结论孕期妇女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不同教育水平的孕期妇女存在心理问题有显著性盖异.在孕期妇女的心理干预方面,要充分考虑受教育水平的高低,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孕......
作者:许玉玲;王茜 刊期: 2009- 11
-
汶川大地震后1周内伤员来院时间特点研究
目的了解地震后1周内地震伤员来院的时间特点.方法询问地震后1周内就诊的伤员性别、年龄、来诊时间、统计入院率,抢救成功率.结果平均每小时来院(7.90±11.75)例,震后53、54h形成2个来诊高峰,每小时来院人数分别为70、58例;地震36h后夜班伤员来院明显减少;平均每天来院人数为(169.5±92.6)例,第3天来院人数多,为328例,明显多于其他各天(P<0.05);入院率为57.81%,......
作者:许树云;唐时元;李佳励;张建成;曹钰;王一平 刊期: 2009- 11
-
地震灾害中手术室急救物品准备及现场救护
目的加强地震灾害中手术室急救物品准备及现场救护各个环节的配合,保证大量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活.方法手术室护士应根据救援现场和地震伤情特点准备充足的救援物资,并及时时患者实施静脉输液、清创缝合、包扎等措施.结果在震后24h内,顺利地完成了对近120例地震伤患者的现场救护工作.结论充足的物资准备,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护处理,能够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疾苦.降低致残率,减少病死率,为进一步抢救治疗打好基础.......
作者:赖力;谭永琼 刊期: 2009- 11
动态资讯
- 1 非小细胞肺癌二线靶向联合胸部放疗临床研究
- 2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观察
- 3 肺吸虫病诊治现状的分析研究
- 4 四川省恶性肿瘤患者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5 右下肺底积液1例
- 6 异丙酚或γ-羟丁酸钠复合表面麻醉在小儿气道异物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 7 六分钟步行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8 成都市精神卫生机构现状调查
- 9 1例妊娠合并疱疹样脓疱病的护理体会
- 10 康复新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临床观察
- 11 保留面神经腮腺肿瘤切除术19例的护理
- 12 316例女性NGU支原体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 13 无缝隙护理服务在晨交班时段的应用
- 14 斑秃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测定及与病情的相关性分析
- 15 机械应力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MP9 mRNA表达的调节
- 16 HLA-G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 17 全硅橡胶尿管与硅化乳胶尿管在临床运用中的可比性分析
- 18 肝结核11例临床分析
- 19 静脉丙种球蛋白佐治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疗效观察
- 20 LHRH激发试验在鉴别女童性早熟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